天人合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音)
中国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同世界各国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湿地和人类彼此需要”……秘鲁钱凯港项目建设现场,几幅中文和西班牙文对照的标语引人注目。这体现了中国不仅在自身发展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积极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在持之以恒创造绿色发展奇迹的同时,以深厚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在告诉梁惠王治国之策时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时移世易,古老的智慧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长的“绿色围脖”,变成全球上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在塞罕坝,三代人接力造林,将荒漠变成百万亩林海;在浙江,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的“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国向“绿”而行、向“美”而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中华大地铺展,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新增绿化面积占全球的1/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提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建设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表示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体现了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从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到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从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项目,实施300多期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项目……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佩里莫尼认为,中国通过积极作为、广泛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正能量。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中国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同世界各国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慢慢的变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网络站点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网络站点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对外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