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版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将施行 进一步健全建筑垃圾监督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源头减量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上海市对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将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在强化监管责任方面,新修订的规定要求健全建筑垃圾监管体制,形成监管合力。从三个方面对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作了强化。
一是压实属地责任,要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建筑垃圾处理管理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范围,加强日常巡查和派单调度。二是明确绿化市容等有关部门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加强许可、监管、执法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应用,为实现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提供支撑。三是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绿化市容等有关部门对处置申报的事中事后监管和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职责。
针对当前建筑垃圾消纳场所供需紧张的现实问题,增加规划资源部门作为有关专项规划编制的会办主体,通过规划明确场所布局等要求。同时,健全场所备案管理制度,对于消纳场所和需要回填建筑垃圾的建设工程,用于消纳建筑垃圾的低洼地、废沟浜等场所,以及临时堆存建筑垃圾的场所,要求相关的单位在启用前对所在地的区绿化市容部门备案;有关部门应当指派专人至现场予以核实和指导,并结合实际需要征询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镇的意见。
在健全全过程闭环管理方面,针对当前建筑垃圾管理的现实需求,新修订的规定聚焦重点环节作出了制度安排。
一是在“产出端”,要求实施工程单位编制建设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并在开工前报所在地的区绿化市容部门备案;明确实施工程单位依法申请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要求;新增实施工程单位在施工现场公示建设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和处置证概要,以及在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规定。二是在“运输端”,完善车船运输规范,明确道路、水路运输单位的定期信息报送义务,强化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船的监督检查。三是在“处置端”,新增在消纳场所、资源化利用设施和中转分拣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并明确有关经营单位发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时的报告义务。
一是“细化”,即明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吊销运输单位建设工程垃圾运输许可证的“情节严重”具体情形。二是“设定”,即对违反施工现场公示和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要求,以及道路、水路运输单位未履行定期信息报送义务等行为,设定了相应法律责任。三是“强调”,即对上位法有关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予以重申。
近日,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今年,重庆将加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中心城区计划新建和续建33座人行天桥和地通道,其中计划完工17座。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上线新一代智慧公积金系统。新系统改变了老系统业务高峰期需要线上限量、线下限号的状况,实行开放式不限量、不限号,满足了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需求。
近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一季度经济“开门稳、开门红”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今年开年以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运行,房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开工复工有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实施。
今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实施城市体检,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在主城区旧铁路沿线、滨河沿线、大境门周边率先探索城市微更新场景。
去年以来,湖北省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启动了全面的路灯照明排查“立查立改”行动,组织专业团队,对城区所有道路的路灯设施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记录了每一处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